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教学管理 | 师资队伍 | 学生工作 | 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 
站内搜索:
 
  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
 工作周历 
 办公电话 
 考研咨询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    
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与协调机制初探
2012-11-12 12:27  

摘 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是大学生专业技能、各方面能力锻炼和提高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大学生的人际关心和人际沟通存有多方面的障碍和困扰,在高校中,只有通过以课程为依托,以社团活动为桥梁来加强内涵建设,创建沟通平台,才能积极有效地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处事心态,从而锻炼沟通技巧,并进一步强化沟通锻炼的实效,切实提升学生的构建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专业技能、各方面能力锻炼和提高的基本要求。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但目前大学生的人际关心和人际沟通存有多方面的障碍和困扰。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中,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总检出率高达47.8%,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32.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达15.7%;具有明显人际关系障碍者占调查的44.2%。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对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锻炼的渴望和需求。因此,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及其协调机制进行讨论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沟通障碍与人际关系困扰

为了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及其问题,笔者于20105月在校园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8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达94.7%。调查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其中男女生比例约为3:5。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和异性交往等方面,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实际情况和困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沟通主体意识,不愿意积极主动沟通

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都非常愿意与同龄人广交朋友,在待人接物方面,能够尊重别人和做到较好的待人接物。但对于不投缘的同学和舍友,70.33%的同学表示不打算攻破“坚冰”;师生关系较为融洽,大多数同学都能支持老师们的工作并给予理解,对班主任的工作表示认可。但总体而言,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较大,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有57.69%的学生表示“想老师多交流,但不知道如何去做”,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学生老师之间的沟通较少,仅有5个人表示下课后与任课老师有过不少接触,仅占总数2.5%。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大多数同学都感谢父母多年来的辛苦付出,想在以后的生活中给父母以情感和物质的回报,但在校期间还是在物质和情感方面依赖父母,同时,伴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的日趋完善,大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对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表现出一些不满甚至抵触。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网络沟通等沟通形式上,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及家人沟通,缺乏沟通主体意识,从而被动交往。

(二)性格因素制约,影响人际关系构建

大学生人际交往性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羞怯、人际闭锁、性格内向、性格抑郁四个方面。部分同学因为性格因素制约,在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中表现出胆怯、害羞、自卑、嫉妒、偏激、封闭、猜疑等不良心理反应。调查显示,超过51%的同学对自己“不够自信”;尤其在大一新生中,很多同学存在适应性困难,面对变化较大的学习生活环境,留恋于中学时期的情感交流,而忽视新环境下的人际互动,在宿舍、班级里表现得不合群,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多交流,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

(三)缺乏沟通技巧,阻碍人际关系和谐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要尽快地适应相对开放自由的校园生活和学习氛围,而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较为重要。而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不懂得如何与老师、与同学、与宿舍舍友相处,在人际关系构建的过程中显得怯懦和生疏,而在发生沟通障碍时,不懂得如何巧妙应对和妥善解决,就会对学生们的日后学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不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往往会造成人际沟通障碍,进而影响到学业,乃至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大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显得较为迫切。

二、增强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途径

在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修养,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课程教育、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创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人际互动,以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具体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积极的处事心态

通过各类文化素质课程,加强学生的内涵建设,增加知识面、拓宽知识领域,从根本上建设好文化内涵,树立起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在内涵建设中,培养大学生主体沟通意识,形成主动沟通的思维习惯,重构自己的行为模式,具体包括强调主动沟通意识,角色换位沟通意识以及双赢沟通意识、自我形象塑造意识3。在沟通过程中,突破“自我为中心”,通过对沟通双方的角色权利、义务和心境等方面的体验,学习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并将“双赢”作为双方沟通的原则,达到思想上、情感上、心灵上的交流,使双方都受益。

(二)创建沟通平台,增加师生互动

在加强文化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指导性意义。实践证明,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真诚地与老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大大有助于降低心理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沟通平台的建设,则将缩短师生沟通的空间和时间距离,通过BBS、校内、QQ群等诸多网络沟通形式和平台,师生共同加入论坛、聊天室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些都将对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起到非常积极实效的作用。

(三)以课程为依托,锻炼沟通技巧

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的过程中,以《沟通技巧》、《实用口才训练》、《管理沟通》等沟通类课程为依托,在课程教学环节,开展各类形式的沟通活动,锻炼沟通技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该类沟通课程作为职业技术能力课程,侧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评”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实训力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沟通课程的教学环节,开展“全方位动态体验式教学”:做到“三结合一融汇”:即做到实训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单项任务与综合项目相结合;课堂内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各类沟通分项目竞赛,如中英文演讲、模拟面试、礼仪大赛等,以及综合类社团活动,融汇文化素质软能力和职业技能硬能力。

(四)以社团活动为桥梁,强化沟通锻炼的实效

在沟通类课程建设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各类综合性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组织活动中来,从活动等项目的完成过程,体会人际关系的构建和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中,发挥主导者、指挥者和纠正者的角色,充分给学生以沟通和创新的自由,从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训练,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关闭窗口

Copyright©千亿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 2017-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学院路439号;联系电话:0730-8648881; 邮编:414006;E-mail:nhxy@hnist.edu.cn